江苏金土地

农技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技资讯
破口抽穗阴雨多 注意预防水稻穗稻瘟
作者: 发布于:2020-9-1 16:50:28 点击量:



水稻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也是防病虫夺丰收最为关键的时期,综合分析田间病虫情、气象条件等穗期病虫发生相关因素,预计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能发生,危害秧苗、穗、节、谷等,特别在适温高湿或阴雨连绵天气,最易发生,传播速度非常快。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一旦发生,将无法控制。

稻瘟病的识别及危害症状

1、苗瘟:一般发生在苗床育秧阶段或秧苗二叶期。危害初期在幼苗的基部成芽鞘上可观察到水绩状斑点,发病严重时,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褐色,直至病苗卷缩枯死。

2、叶瘟:一般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以后,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较为严重。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植株萎缩,根部腐烂而枯死。

根据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可以将叶瘟病的病斑大致划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第12节上,常常发生在抽穗后。病害侵染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呈黑褐色。易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严重时一株稻秆上有2-3个节受害。

4、穗颈瘟: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向两端扩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易造成水稻白穗,严重影响产量。

二、发生规律

当气温达到20-30℃,尤其在25-28℃,阴雨多雾、露水重、相对湿度90%以上时,容易引起禾苗发病。病斑上大量的灰色霉层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

三、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措施、病害流行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用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1、选用适合本地栽培的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磷、钾肥和硅肥,提高水稻抗病性,严防偏施氮肥。后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

3、彻底肃清病原。常发病地区,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遗留稻草。

4、药剂防治:预防药剂主要有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或稻瘟酰胺等药剂,喷施1-2次,每5-7天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防治药剂及推荐用量

防治原则: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田间一旦发现发病中心,采取“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点片控制与全面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菌源。

为了防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可选用实现“一喷多防”、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

喷药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破口期,齐穗期两次用药。

2、喷雾时要有一定的充足水量。

3、喷药时温度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风速要小。

同一枝梗上所有稻粒白枯,应是枝梗或穗轴受害后,输水不畅,稻粒颖壳生理性缺水,急速枯死而形成的。受害穗上有青粒,其着生的枝梗所着生的穗轴以下应该是正常的。在此部位向上查找穗主轴和枝梗上是否有坏死斑。

稻叶上有较多的稻瘟病慢性斑,说明水稻易感病,田间菌源充足。照片中,受害稻穗较多,发生穗瘟的可能性很大,但穗部症状不太典型。红箭头所指,应是稻瘟病菌直接侵染稻颖壳并急性发病引起的粒瘟。

穗稻瘟病病害防控难度大、要求高,一旦流行,基本没有补救措施。要坚持“立足预防,总体防治”的策略,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把准时期、科学防治。要加强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分类指导,尤其是对生育期偏晚、病害流行风险大的水稻,全面用好两次药,确保防治效果;要推广三环唑、稻瘟酰胺、稻瘟灵等高效对路农药品种,用足药量和水量;要科学、合理、轮换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分享到:

上一篇:近期长江中下游中晚稻如何管理

下一篇:水稻收割前应适时断水,确保稳产稳收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下载
Copyright © 2011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41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