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土地

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粮食安全:一场输不起的全民战争
作者: 发布于:2020-10-27 10:15:34 点击量:


从古至今,粮食,始终是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时至今日,人类至今并没有完全摆脱饥荒困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冲击了全球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713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预计,2020年全球食物不足人口将增加8300万人至1.32亿人。联合国警告称,2020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预计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我们的食品系统正在失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隐患忧心忡忡。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十四五”期末(约2025年),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将是大概率事件。而这也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为什么如此重要?

粮食安全,既可能面临源自生产销售属性的“粮食产量大落容易,起来很难”“谷贱伤农”等带来的管理型安全威胁,又可能面临竞争对手国运用粮食数量和价格武器蓄意攻击所带来的防御型安全威胁。粮食生产有其地力、季节等方面的周期特征,土地一旦大面积抛荒,要重新产出粮食不可能一蹴而就。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导致1998年至2003年大幅减产15.9%,直到2008年才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不仅如此,国际市场上那些价格低、产量高的粮食还往往挤压国内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甚至迫使国内农户退出生产,或者退出使用本国粮种从事粮食生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冯维江在《人民论坛》刊发文章强调:如果国内粮食生产储备体系被国际粮商冲垮,而国际粮食市场又对我国关闭,甚至出现粮食封锁等现象,那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后果非常严重。即使没有出现绝对的粮食短缺,哪怕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将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损失。面对国际上一些历来娴熟于使用“粮食武器”的国家,中国更有充分的理由在粮食安全上加倍小心,在确保粮食自主性问题上抛弃一切幻想,下断然决心确保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怎么办?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尤其现在是“特殊时期、关键时刻”,从国家的角度,必须未雨绸缪,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极端重要的高度。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十几年前外国人就发出过“谁来养活中国”之问,中国人当然必须坚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两年前,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捧起了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储备充足。近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19年产量最高达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新高。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但即便如此,我们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如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在《人民论坛》刊文指出,保障粮食安全,需要从初始生产环节、中间流通环节到最终消费环节作出一系列的努力。

从初始生产环节看,要稳定农地规模,提升农产效率。我国虽疆域辽阔,但是属于农地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尽管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农业靠天吃饭的根本性质。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争地、生活争地、建筑争地愈演愈烈。为此,国家实施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这些严厉措施还需要落实到位,长期坚持,才能保证优质农地不减少,劣质农地被改良,单产质量不下降。

目前,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长期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这只是以地产水平衡量,如果以人均和资产水平衡量,中国在世界上并不居于领先水平。不应满足于目前保障粮食安全而取得的现有成就,而应该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变革。推进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精细化、生物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推进农业生产率提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为粮食安全铺垫扎实的基础。

从中间流通环节看,要提高粮食经营效率。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大量出产的农副产品需要储存,以平衡季节性供求周期。因此,足够数量的仓储设施建设和合理的仓储点分布,可以给予食品供应充足的保障。而仓储和加工又势必牵涉到运输,三者之间需要构建合理的网络体系、提升中间环节运行的效率。我国幅员辽阔,但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中间流通环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由于中间环节出现梗阻,导致食品供应不能及时有效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或者导致食品最终价格上升,影响老百姓生活。因而粮食安全性的保障需要从终端往后移,加强中间流转环节的安全性保障。政府在这个环节不应当缺位。通过中间流通环节的管理模式创新,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压低经营成本,采用先进技术藏粮于技,是当前的粮食管理迫切任务之一。

从最终消费环节看,要保障中国人的饭碗有两个关键问题:膳食品种和食品价格。首先,跟随中国人生活品质提高步伐,要大力改善食物消费品结构,增加更加符合科学养生规律的食物品种,从而减少疾病威胁。因此,保障食物供应的多样性十分必要。

此外,粮价是百价之基,食品价格亦然。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猪肉价格上涨引发人们对最终消费环节的担心。几个月时间之内,全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有的人会认为,一种食品价格上升了可以改为食用其他消费品,从而避免抢购。但这个道理适用于非必需品商品而不适合于必需品商品。人的需要首先从吃开始,几乎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商品。而且不吃猪肉改吃鸡肉,也会助推鸡肉价格上升,依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通胀的结果是吞噬掉人们更多的货币收入,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作为粮食安全的最终消费环节,需要监控市场食品类消费品价格,确保在最终消费环节膳食品种供应充足和食品价格稳定。这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最直接任务。

建立全产业链是粮食安全的系统化和全球化保障。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的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与物流,原料、初级、终极产品的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优质产品供应。粮食全产业链战略的实质是将从原料到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有机整合起来,发挥其战略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从而形成品牌效应。事实上,一个资源全产业链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因此,粮食安全需要站在经济全球化角度去认识和寻求更高层次上的保障。

端牢中国饭碗,从珍惜盘中餐开始。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让一度被人们忽略的餐桌浪费现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分享到:

上一篇:当下是谁在种地 谁能种好地

下一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下载
Copyright © 2011 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41100号-1